歷史上的三通嶺步道系統
三通嶺步道系統涵括:松林步道、梯仔崎古道(頭崎古道)、二崎古道、挑炭古道、尾山步道(五月雪步道)及亟待掘開的「暗坑古道」。整個步道系統位於三義鄉雙湖村和通霄鎮福興里之間,大部份區域屬三義鄉雙湖村。以大坑尾山三角點(海拔473公尺)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各有一條山徑通往東、西、南、北方。這些步道都是早期先民上山砍柴、種植等,為居住生活所需開闢出來的步道。
三通嶺步道系統之一的梯仔崎古道,半途有一座老茶亭,柱子上寫有:「清嘉慶年間造,民國38年修造,民國90年再修」。嘉慶(1796~1820)至今將近200年,依此推論,先民在此活動也至少已有200年。
建構三通嶺步道系統
六、七十年前(1930-1950),三義通霄山區木炭業盛行,大坑尾山山區有許多炭窯,許多木炭商人進入福興與大坑山區購買木炭,商人與炭夫絡繹於途。由於當時交通不便,「火炭」(木炭的客家話)的輸送,僅靠人力肩挑至三義火車站,再裝運至都會區販售。三義鄉雙湖社區居民因此將此與先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山徑取名為「挑炭古道」。
「挑炭古道」當年是本區的輸運要道,也可說是本區的主要路線,最早著手修繕,簡單整理後風貌依舊。
從三通嶺往西邊山下的福興里,又名「濫坑崎」,併為挑炭古道的嶺西路段,因荒廢多年,尋覓原始路徑頗費一番功夫,掘開時,覆蓋的落葉枝條厚達一尺。三通嶺步道系統就在三叉河登山協會會員與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重見天日,得以嶄新的面貌面對山友。
豐富的自然生態
六七十年前,三通嶺燒木炭、焗腦、焗香茅油及榨桐油興盛時期,製作的原料相思樹、樟樹、香茅草及油桐樹是砍伐的樹種,也是栽植的樹種。隨著這些產業的沒落,本區少有人問津,變成荒野,反而有利低海拔的植物陸續進駐,及今已形成次生林,林相、物種皆漸趨豐富。
本區常見的低海拔植物很多,列出部分如下:相思樹、樟樹、油桐、大青、九節木、軟毛柿、山紅柿、墨點櫻桃、山胡椒、灰木、呂宋莢迷、杜虹花、石月、楠屬、三角虌、山漆、安南漆、大頭茶、杜英、薯豆、小月桃、風藤、薄葉風藤及蕨類等,春夏是開花旺季,白花黃花粉紅花,多種花色俏枝頭。
大自然是芬多精最好的調劑師,不論是哪個季節,都歡迎您結伴來三通嶺,徜徉在林蔭步道的詩情畫意中。
資料來源:
留言列表